行业与政策
返回

关于微反应工业化项目的审批问题(微反应器)

2021-11-09

第一点、国家政策和地方执行之间目前还是脱节的。微反应技术在国内发展10多年,得到了国家级各种部门和机构的认可,是国家大力推荐的工艺安全新技术。比如,国家应急管理部和中国石化联合会等有非常多的政策文件,鼓励微反应技术的应用。地方政府紧随其后,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,传达上级精神的同时,甚至推介力度更大。然而,落实到企业具体项目申报的时候,却会遇到层层障碍。对于涉及到高危工艺的项目,比如硝化反应,如果采用最最成熟的传统釜式间歇工艺,那一定是通不过的,立项都过不了。如果是采用全新的微通道硝化工艺申报,又会遇到技术来源问题,技术安全性问题,是否有现成的工程案例问题等等。所有这些问题的最终结论就是一个:该项目采用的微通道硝化工艺不是成熟工艺。

第二点、不是成熟技术就不能用于工业化生产了吗?非也,新技术的投用需要进行首次工艺安全可靠性评价,也是要整理各种资料,也是要邀请各路专家开评审会。目前,首次工艺评审会的组织机构在各个地方还有所不同。有的是省级科技部门组织,有的是省经信厅组织,有的是归省应急厅管,另外就是各个省的化学品安全协会也具有这样的资质。这种评审会主要是审查项目的小试报告和中试报告。小试报告好说,中试该怎么做呢?又是一个卡脖子环节。多大规模算中试?年通量100吨的微反应算不算中试呢?中试以后到工业化设备,放大倍数设置多少是合理呢?专家们的意见也很难统一。还有就是中试的合法手续问题。有些地方,中试由企业自行组织,备案即可。有些地方,中试项目视同工业化项目,走全套的申报流程,这种耗时是企业无法接受的。近些年,一些化工园区在建设共用的中试平台,同时规范中试流程。我不知道这条路能否行得通,但是最起码是一种积极地尝试。

第三点是关于工艺安全分析和风险评估报告。对于高危工艺,如果没有这个报告就不要组织开会。不给专家数据,让专家去评审工艺安全性,等同于耍流氓。不少风险评估报告,高质量的不多。大多数报告都是一些格式性的描述,加上仪器测量数据的罗列,没有结合这些数据深入到工艺里去。当然,现在这个风险评估也成了一门儿生意,而且听说内卷得厉害。我就收你几万块钱,我还给你深入研究,你想什么呢?另外一个问题也很尖锐,专家说,你一个微反应工艺怎么能采用间歇釜式的操作来评价安全性呢?首先,目前的风险评估标准就是以釜式间歇操作来制定的,没有专门针对微反应体系的方法。其次,风险分析是基于物料的稳定性、反应的热效应、换热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的。在仪器测出的基础数据基础上,如果我们深入到工艺,会发现这些数据对于微反应体系也是一样。最后,我们实际上也可以通过间歇操作模拟微反应的工况,得到近似测量值。总之,工艺安全分析重点是要分析,结合数据和具体工艺进行分析。

第四点、微反应工业化项目申报过程中坚持以数据为依据,以事实为准绳,不做技术性处理。比如,在某些项目中,我们即采用了微反应器,也采用了管道式反应器。我们是把微反应器和管道式反应器统称为微反应器,让项目听起来更好看更高大上呢?还是给他们分开,还原工艺的根本呢?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分开说明。分别将微反应器和管道反应器内的反应状况的数据明确列出,更重要的是要对放大设计、放大效应等进行了说明和计算。这样实事求是的操作,屡次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。

微反应器


首页
电话
邮件
置顶

mab@hybrid-chem.com

13735573801